今年鸡蛋价格走势回顾 今年以来,鸡蛋价格波动显著,其走势备受关注。依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,可清晰呈现出鸡蛋价格波动曲线:1 月 13 日,鸡蛋市场平均批发价为 5.08 元 / 斤 ,临近春节,尽管市场需求理论上应处于旺盛状态,但价格并未持续上扬。至 2 月 20 日,该价格降至 4.15 元 / 斤,节后市场需求明显减弱,价格大幅下滑。3 月 10 日,价格回升至 4.27 元 / 斤 ,出现小幅反弹。然而,4 月 7 日,价格再次下跌至 3.945 元 / 斤 。在短短数月内,鸡蛋价格经历先降后涨再降的波动,这种剧烈价格波动,使得养殖户、批发商以及普通消费者均难以把握市场态势。这背后蕴含的经济逻辑值得深入探究,接下来,将对鸡蛋价格波动的原因展开深入分析。 价格波动背后的原因 供应端因素 鸡蛋价格波动,供应端因素起着关键作用。春节后,鸡蛋价格一度逼近成本线,致使养殖户产生一定恐慌情绪 。产业乐观预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,为降低损失,养殖户小幅增加老鸡淘汰量。但此次情况与以往不同,蛋鸡养殖亏损出现时间较以往提前,然而持续时间不长,因此老鸡淘汰量增加幅度有限,整体规模较为稳定。 与此同时,春节后的低蛋价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。低蛋价使养殖户对未来收益产生担忧,不少养殖户选择采用换羽方式应对。换羽作为常见养殖手段,是指让蛋鸡在特定时段停止产蛋,通过调整营养与环境,促使其重新生长新羽毛,进而恢复产蛋性能。部分养殖户借此方式使蛋鸡度过节后蛋价淡季。此外,低蛋价激发市场囤货热情,各环节补货积极性高涨。在低价囤货与换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,鸡蛋市场供应端边际得到改善,即供应与需求关系趋于平衡,故而蛋价出现季节性反弹 。 然而,随着蛋价上涨,养殖户心态发生转变。养殖端淘汰老鸡的积极性再度降低,原本持续下降的淘鸡日龄停止下跌并趋于稳定。同时,淘鸡价格环比上涨,进一步降低养殖户淘汰老鸡的意愿。此外,前期补栏鸡苗现已进入新开产阶段,新开产量持续增加。这导致鸡蛋市场供应端压力再次累积,供应过剩而需求未相应大幅增长,现货市场价格继续上涨动力明显不足,蛋价再次进入下跌趋势 。 需求端因素 需求端变化亦是影响鸡蛋价格的重要因素。春节后,居民对鸡蛋需求显著减弱,春节期间居民储备较多食物,节后主要以消耗前期库存为主。同时,学生尚未开学,工人尚未复工,餐饮等行业基本处于停业状态,市场需经历缓慢恢复期。虽然二批、三批贸易环节存在一定补货需求,但补货量相对有限,难以对蛋价形成有力支撑。 至 “五一” 前夕,市场情况出现变化。商超、农贸市场等终端环节有备货需求,旅游餐饮行业亦有采购预期。然而,学校及机构采购将处于停滞状态,且随着 “五一” 假期临近,各环节将转为消化前期备货库存,仅会进行少量补货。加之后期天气升温,鸡蛋存储难度增加,贸易商、食品企业、商超备货量均会减少,终端消费者也将以少量多次购买为主,购买力下降,市场成交更为理性。因此,“五一” 需求提振作用有限,无法改变供大于求局面,蛋价走势依旧承压 。 二季度鸡蛋价格预测 存栏量持续增加 展望二季度,鸡蛋市场供应端状况备受瞩目。卓创资讯鸡蛋分析师刘梅通过对影响产蛋鸡存栏量的关键指标,如补栏量、出栏量、上月存栏基数等进行深入分析推断,得出一组关键数据:4 - 6 月产蛋鸡存栏量理论值环比增幅分别为 0.46%、0.23%、0.53% 。该组数据表明,产蛋鸡存栏量将呈现持续增加态势,预计至 6 月份,存栏量将增至 13.3 亿只左右 。存栏量持续上升,意味着鸡蛋供应量将不断增加,这无疑会给二季度鸡蛋市场带来持续供应压力。简言之,市场鸡蛋数量增多,若需求未同步大幅增长,供大于求局面将加剧,鸡蛋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。 价格走势预测 从需求端来看,二季度需求提振作用有限,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鸡蛋价格走势。清明节过后,市场需求减弱,而供应持续增加,在这双重因素影响下,蛋价将持续走低,全国均价或跌至 3 元 / 斤左右 。此价格将进一步压缩养殖户利润空间,增大经营压力。 4 月下旬及 5 月上旬,市场需求或有好转。随着部分小型节假日来临,居民采购需求可能增加,有望拉动蛋价触底回升 。然而,由于供应端压力依旧存在,存栏量增加短期内难以改变,故而蛋价涨幅有限,上涨空间约为 0.20 元 / 斤左右 。这意味着即便蛋价有所上涨,幅度也较小,难以给养殖户带来实质性盈利改善。 5 月中旬以后,随着气温逐渐升高,鸡蛋存储难度加大,居民采购意愿降低,市场需求逐渐减弱。而此时供应端压力并未减轻,产蛋鸡存栏量仍在持续增加,市场供需矛盾加剧 。预计至 6 月下旬,蛋价最低或跌至 2.70 元 / 斤 —2.80 元 / 斤 。该价格或创今年以来新低,养殖户可能面临更大亏损压力,甚至可能影响整个鸡蛋养殖产业发展。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吴冰心亦持有类似观点,她认为二季度鸡蛋市场将面临需求走弱与产蛋量增加的双重压力,蛋价或继续承压 。不过,阶段性反弹行情可关注端午等节假日市场备货需求情况。虽然端午节等节假日可能带来一定需求增长,但从二季度整体情况看,鸡蛋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,价格走势不容乐观。 鸡蛋价格波动对养殖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对养殖户收益的影响 鸡蛋价格大幅波动,对养殖户收益产生直接且显著影响。当鸡蛋价格下跌时,养殖户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,甚至面临亏损困境。以近期市场情况为例,据和讯网报道,目前产区市场鸡蛋价格已回落至 3.4 - 3.5 元 / 斤 ,而养殖端鸡蛋走货综合成本约 3.7 元 / 斤 ,这意味着养殖户每卖出一斤鸡蛋,将亏损 0.2 - 0.3 元 。这种亏损状况使众多养殖户忧心忡忡,他们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鸡舍建设、鸡苗采购、饲料购买及日常养殖管理,如今却难以收回成本。 部分小型养殖户受冲击更为严重。其资金实力较弱,抗风险能力差,在价格下跌浪潮中首当其冲。为维持生计,他们可能不得不缩减养殖规模,甚至忍痛出售正在产蛋的母鸡。例如,山东邹平部分蛋鸡养殖户表示,鸡蛋价格近期一直维持在每斤 3.3 元左右 ,而往年 4 月份,价格通常在每斤 4.5 元、4.7 元左右 。当前每卖一斤鸡蛋均亏损,这促使他们加快淘汰产蛋率下降的老鸡 。这种无奈之举不仅影响当前收入,还可能对未来养殖计划产生深远影响,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养殖户彻底退出该行业。 养殖户的应对策略 面对鸡蛋价格波动风险,养殖户可采取多种策略降低损失,保障自身收益。 参与鸡蛋期货套期保值是一种有效方式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期货市场价格波动,对冲现货市场风险。具体操作时,养殖户首先需确定套期保值目标,即明确未来某一时间点需出售的鸡蛋数量。然后,依据目标时间点和鸡蛋规格,选择相应期货合约。例如,若养殖户预计三个月后出售鸡蛋,可选择三个月到期的鸡蛋期货合约。接下来,在期货市场根据对现货市场价格预期,买入或卖出相应数量期货合约。若预期价格下跌,养殖户可卖出期货合约;若预期价格上涨,则买入期货合约。在期货合约到期前,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平仓,即买入或卖出相同数量期货合约,对冲之前头寸。通过此操作,即便现货市场价格下跌,养殖户在期货市场盈利也可弥补现货市场亏损,从而锁定利润,稳定收入。例如,1 月初,某蛋鸡养殖企业预计未来 4 个月鸡蛋产量约为 2000 吨 ,该企业认为后期在产蛋鸡存栏量可能持续增加,导致行情下行可能性较大 ,于是在期货市场中卖出鸡蛋 05 合约 400 手 。至 4 月中旬,现货均价下跌,企业在现货端亏损,但期货端空单获利,最终实现综合盈余 。 “保险 + 期货” 模式是一种创新风险管理工具。保险公司先为养殖户提供保险,保障其在鸡蛋价格下跌时的收益。保险公司会依据概率学和统计学知识,计算可能需要赔偿的概率和金额 。然后,利用收取的保费在期货市场进行投资 。若鸡蛋价格下跌导致养殖户遭受损失,保险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。对于养殖户而言,购买这种保险如同为养殖收益上了一把 “安全锁”,即便市场价格波动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经济补偿,降低损失。而且该模式结合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资产配置功能,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管理风险,也为养殖户提供更全面保障 。 场外期权也是养殖户可考虑的选择。场外期权交易具有灵活性,可根据养殖户具体需求进行定制,包括期权类型、标的资产、行权价格、到期日等 。这使养殖户能够更精准匹配自身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 。例如,养殖户可根据对未来鸡蛋价格预期,选择买入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 。若预期价格上涨,买入看涨期权,当价格上涨超过行权价格时,可行权获得收益;若预期价格下跌,买入看跌期权,当价格下跌低于行权价格时,同样可行权获利 。不过场外期权交易存在一定风险,如交易对手风险,因此养殖户在选择交易对手方时,务必选择信誉良好、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 。 总结与展望 回顾今年以来鸡蛋价格走势,先降后涨再降的波动轨迹清晰可见,背后供应端和需求端因素相互交织,共同影响价格起伏。对于二季度鸡蛋市场,供应压力持续增加,需求提振作用有限,供需矛盾加剧,蛋价或再创新低的预测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挑战。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,灵活调整养殖策略。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,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,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。同时,政府和相关部门可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,为养殖户提供更多市场信息和政策支持,促进鸡蛋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。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,鸡蛋市场能够在波动中逐步实现平衡,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