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:首 页 > 行业动态
特朗普“对等关税”:一场损人不利己的贸易豪赌
发布时间:2025-04-07 15:08:36 来源:肉类食品网 作者:肉类食品网 浏览次数:

 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,全球贸易风云变色

  当地时间 4 月 2 日,白宫玫瑰园氛围凝重,特朗普于演讲台前签署两项关于 “对等关税” 的行政令,美国贸易政策由此发生重大变革。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对贸易伙伴设立 10% 的 “最低基准关税”,部分贸易伙伴还将面临更高关税。欧盟、越南、日本、印度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均被卷入此次关税调整,20% - 49% 不等的关税致使世界贸易格局充满不确定性。
  此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。从华尔街金融区到欧洲商业城市,再到亚洲新兴经济体,各国政府、企业和民众高度关注这一政策走向。这不仅是美国国内政策调整,更似全球贸易风暴的前奏,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均感受到压力。人们不禁思考,特朗普此时推行这一关税政策的原因,以及该政策对美国自身和全球经济将产生何种深远影响。
  行政令内容全解析
  特朗普签署的两项行政令内容复杂且影响深远。税率设定方面,10% 的 “最低基准关税” 于 4 月 5 日凌晨生效,此后美国从全球大部分贸易伙伴进口的商品,都需在原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增加 10% 的成本。对于与美国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和地区,更高的 “对等关税” 于 4 月 9 日凌晨生效,进一步增加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成本。
  具体国家和地区税率上,中国成为重点关注对象。美国在之前 20% 关税基础上,对华加征 34% 的 “对等关税”,使美国对华关税税率合计达 54%,对中美贸易关系冲击显著。欧盟作为美国重要贸易伙伴,将面临 20% 的关税;日本需面对 24% 的关税,对其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造成重创;韩国则要承受 25% 的关税,其电子、汽车等优势产业出口可能受到严重影响。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加拿大和墨西哥在此次关税调整中有一定程度豁免。符合《美墨加贸易协定》的商品继续获得豁免,不符合协定的商品仍维持 25% 的关税。这一特殊待遇既考虑地缘政治因素,也体现美国贸易政策根据自身利益进行针对性调整。
  醉翁之意不在酒:行政令背后的多重目的
  (一)经济层面:解决贸易逆差,推动制造业回流特朗普将贸易逆差视为美国经济的重要问题,认为 “对等关税” 能有效缩小贸易逆差。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,会增加进口成本,削弱进口商品价格竞争力,进而减少进口量。以中国为例,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后,中国输美商品价格上涨,美国消费者可能因价格因素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购买,实现缩小贸易逆差的目的。
  从推动制造业回流角度,关税提高使国外制造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成本大增,为美国本土制造业创造生存空间。原本在海外设厂的企业可能重新评估在美国本土设厂的成本和收益,部分企业可能因关税保护选择将工厂迁回美国,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,创造大量就业岗位,解决国内就业问题。
  (二)政治层面:迎合国内选民,巩固政治地位美国蓝领选民,尤其是制造业工人,长期面临就业机会减少、工资增长缓慢等问题。全球化进程中,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,大量蓝领工人失业。特朗普提出的 “对等关税” 政策,承诺为他们夺回就业机会,迎合了蓝领选民诉求,为特朗普在国内赢得大量蓝领选民支持。
  在政治选举中,选民支持至关重要。特朗普通过实施 “对等关税” 政策,试图巩固政治基本盘。下次选举时,蓝领选民可能因这一政策继续支持他,稳固其政治地位。同时,该政策有助于提升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影响力,增强党内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 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:对美国经济的反噬
  (一)通胀加剧,生活成本上升
  特朗普的 “对等关税” 政策对美国经济产生诸多负面影响,首先是通胀加剧。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原本波动,关税加征使其进一步上升。统计显示,关税政策实施后的几个月内,CPI 同比涨幅迅速扩大,许多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。食品价格上涨明显,牛奶、面包等日常食品给美国家庭带来购物压力;家电、服装等商品价格也上涨,普通家庭购置家电需重新规划消费计划。
  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算,此次加征关税导致本土汽车平均售价上涨 3000 - 5000 美元。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分析,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使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 2.3%,相当于每个普通家庭损失 3800 美元。这增加了美国普通家庭负担,降低生活质量。
  (二)经济衰退风险飙升
  关税政策还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飙升。消费者信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关税政策影响下,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急剧下降,消费者减少不必要消费支出。零售数据显示,许多大型零售商销售额下滑,商场客流量减少。
  企业投资也受到严重抑制。关税增加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,进口原材料和出口产品都面临更高成本压力。企业投资决策变得谨慎,许多扩大生产规模、技术升级的计划被搁置,部分企业甚至削减产能。相关数据显示,美国企业投资增长率在关税政策实施后大幅下降,增加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。
  (三)制造业振兴成泡影
  特朗普实施 “对等关税” 政策旨在振兴美国制造业,实现制造业回流,但实际效果不佳。美国制造业面临成本上升问题,关税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,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提高。如汽车制造企业需大量进口钢铁、橡胶等原材料,关税增加使其价格飙升,企业为维持利润提高产品价格,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,影响销量。
  供应链受阻也是美国制造业发展的障碍。全球化背景下,美国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,许多零部件和原材料依赖进口。关税政策打乱供应链秩序,企业面临零部件供应短缺、交货延迟等问题,影响生产效率,增加运营风险。企业寻找替代供应商需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,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替代品,生产经营陷入困境。
  实际数据表明,美国制造业发展未因关税政策得到明显改善。制造业就业岗位增长缓慢,企业利润未显著提高,甚至下滑,说明高关税政策未实现制造业振兴目标,反而使美国制造业困境加剧。
  全球贸易体系遭重锤,多国强烈反击
  (一)盟友反目,贸易联盟动摇
  特朗普的 “对等关税” 政策严重冲击美国与盟友的贸易联盟,导致盟友关系出现裂痕。欧盟作为美国长期盟友和重要贸易伙伴,在此次关税风暴中首当其冲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出美国加征关税做法严重错误,将使国际贸易状况恶化。欧盟已制定反制计划,成员国计划 9 日投票表决针对美方 25% 钢铝关税的反制措施,表明欧盟坚决维护自身利益。
  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,也受关税打击。美国对日本汽车加征 24% 的关税,给日本经济造成沉重损失,每年损失高达 398 亿美元。日本汽车企业面临生产线停工、工人失业困境,东京股市大幅下跌。日本政府虽最初表示 “所有选项均存在”,但最终基本决定放弃基于世界贸易组织(WTO)规定征收报复性关税。不过,日本多家媒体发表社论抨击特朗普政府行为,呼吁政府应对美国单边主义做法,反映日本国内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强烈不满。
  韩国同样卷入贸易风暴。特朗普宣布对韩国实施 25% 的关税政策,并指责其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。韩国代总统韩德洙紧急召开会议,指示相关部门积极与美国谈判,同时制定紧急支持措施保护出口导向型经济。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对美方决定表示 “遗憾”,承诺继续与美国官员磋商。首尔分析机构认为新关税将严重冲击韩国经济,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首当其冲,通过越南生产基地出口美国的产品也将受创。
  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关键盟友,对美国关税政策表示强烈不满。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驳斥美国决定 “没有逻辑依据”“不是朋友的行为”。虽排除实施报复反制关税措施的可能,但表示将寻求与美国谈判取消关税,同时考虑根据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征税措施启动争端解决机制。此外,澳大利亚政府为受影响行业提供 5000 万澳元紧急资金支持,加强反倾销规则保护钢铁等产品,显示出澳大利亚不满但避免直接贸易冲突的态度。
  (二)新兴市场国家艰难求生
  对于新兴市场国家,美国的 “对等关税” 政策带来巨大挑战。越南对美出口依赖度极高,美国宣布对越南商品加征 46% 的 “对等关税”,在被征税国家中税率较高。这一消息引发越南股市暴跌,VN 指数单日重挫近 6.7%,制造业和出口类股票市值大幅缩水。美国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场,去年越南对美出口额达 1420 亿美元,占其国内生产总值 (GDP) 的近 30%。关税增加使越南出口产业遭受重创,企业面临订单减少、利润下滑甚至破产风险。越南政府采取下调美国液化天然气关税和汽车关税、批准 SpaceX 星链服务、推进特朗普集团在越项目等措施,但未能阻止关税生效,难以抵消关税冲击。
  印度也面临类似困境。美国对印度征收 26% 的关税,严重冲击印度出口产业,服装和宝石 / 珠宝行业受影响尤为显著,这些行业依赖美国市场,关税提高使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。据 “印度评级和研究” 机构估计,新关税政策恐致印 2025 - 26 财年对美出口下降 73 亿美元。印度政府积极寻求应对之策,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拓展新市场,但短期内摆脱美国关税负面影响仍面临巨大挑战。
  中国的应对之策与底气
  面对美国关税挑衅,中国凭借实力和智慧积极应对,展现出强大底气和自信。
  (一)贸易多元化,降低依赖
  中国积极拓展与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的贸易合作,为经济发展开辟新增长极。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提出后,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持续攀升。2024 年一季度,中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超过 4.8 万亿元,增长 5.5%,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 47.4%。在中东地区,中国与阿联酋在能源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,中国企业参与阿联酋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,电商平台促进双方商品互通。
  在东南亚,中国与东盟合作日益紧密。2024 年上半年,双方贸易额同比增长 10.5%,中国连续 15 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,东盟连续 4 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。中国与越南贸易往来频繁,双方在产业链上互补性增强,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。通过与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和东盟等的贸易合作,中国有效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,保障经济稳定发展,出口企业可通过拓展新市场维持业务运转。
  (二)政策支持,产业升级
  为帮助出口企业应对美国关税挑战,中国政府出台系列政策。税收政策方面,加大出口退税力度,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政策后应退未退的税额,允许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;将出口信保赔款视为收汇,予以办理退税。这减轻企业负担,提高资金流转效率,如服装出口企业受益于政策调整,资金状况改善。
  政府还鼓励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,向高端制造转型。通过提供研发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,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。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政府引导下,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,加强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品质。如机械制造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高端机械设备,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,即便面对美国高关税,仍能在美国市场立足。
  (三)加强多边合作,维护贸易秩序
  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,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贸易合作,维护全球贸易秩序。在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。RCEP 生效实施 3 年来,持续释放关税减免、通关简化、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制度红利,强化区域产供链稳定畅通,推动亚太地区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2024 年前三季度,中国对 RCEP 其他成员国进出口达到 9.63 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 4.5%,与日本、韩国等成员国贸易往来频繁,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紧密。
  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(WTO)的改革和建设,推动多边贸易规则完善。在 WTO 框架下,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,维护公平、公正的贸易秩序。当美国贸易政策违反 WTO 规则时,中国通过 WTO 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  前路漫漫,贸易格局走向何方
  特朗普的 “对等关税” 行政令使全球贸易体系陷入混乱与迷茫,各国贸易关系紧张复杂,全球贸易秩序面临严峻挑战。
  短期来看,贸易摩擦加剧不可避免。各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反制措施,使全球贸易关系更加脆弱。美国与欧盟贸易争端可能升级,双方贸易额可能大幅下降,影响双方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。新兴市场国家也将面临出口受阻、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。
  然而,危机中也蕴含机遇。贸易风暴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贸易政策和全球贸易格局,寻求新的贸易合作模式。部分国家可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,建立更紧密的区域贸易协定,降低贸易风险,提高贸易效率。亚洲国家可能在 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”(RCEP)框架下深化合作,推动区域经济发展;一些国家可能开拓新市场,寻找新贸易伙伴,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,非洲、拉丁美洲等地区市场可能成为新目标,促进全球贸易平衡发展。
  加强国际合作,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,是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稳定的关键。世界贸易组织(WTO)应发挥更大作用,推动各国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,维护公平、公正的贸易秩序。各国也应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,推动全球贸易体系朝着更加开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平衡、共赢的方向发展。
  特朗普的 “对等关税” 行政令虽给全球贸易带来巨大冲击,但也促使各国思考全球贸易未来走向。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,各国只有加强合作,共同应对,才能在全球贸易舞台上实现互利共赢,推动全球经济繁荣发展。
全国肉类工业科技情报中心站 肉类工业杂志社 地址:中国湖北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前街15号
电话:027-82319036 82359099 82359199 传真 :82319036 备案号:鄂ICP备14000012号-1 技术支持: 捷讯技术 后台管理

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31号

Baidu
map